在数字化时代,电信诈骗的手法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诈骗电话又出“坑人新招”,不仅利用了高科技手段,还融合了社会热点和心理战术,使得不少受害者上当受骗,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新型诈骗手段,并提供有效的防范建议,帮助大家识破并抵御此类诈骗。
一、新型诈骗电话的“坑人”手法
1. 假冒官方机构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常常假冒公检法、税务局、社保局等官方机构,通过电话或短信进行诈骗,他们声称受害者涉及某种违法行为或需要更新账户信息,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有的诈骗电话会声称受害者涉及洗钱或逃税,需要立即配合调查,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2. 利用健康码进行诈骗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健康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诈骗分子趁机利用受害者对健康码的依赖,发送短信或电话称受害者的健康码异常,需要点击链接进行验证或重新申请,一旦点击,就会泄露个人信息,甚至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财产损失。
3. 假冒亲友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者的亲友信息,然后假冒亲友身份进行电话诈骗,他们可能会声称遭遇紧急情况需要资金援助,或者编造其他理由骗取信任,由于急于联系到亲友,很多受害者容易上当受骗。
4.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发布虚假的高回报投资信息,诱使受害者投入资金,他们可能会伪造虚假的交易平台或APP,让受害者在上面进行交易,一旦投入资金,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平台关闭,损失惨重。
5. 快递理赔诈骗
随着网购的普及,快递诈骗也屡见不鲜,诈骗分子会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称受害者包裹丢失或损坏,需要进行理赔,他们会让受害者添加“理赔专员”的微信或QQ,并诱导其提供银行卡信息或转账,一旦提供信息,就会被盗刷资金。
二、如何识破并防范新型电信诈骗
1. 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信息
对于任何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或电话,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或个人信息的,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任何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或拨打陌生电话提供的号码。
2. 核实官方信息渠道
如果收到涉及官方机构的信息,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如拨打官方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使用官方APP进行查询,不要直接通过短信或电话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操作。
3.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将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透露给任何人,对于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电话或短信,要特别小心,定期更换密码和设置复杂密码也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手段。
4. 谨慎对待亲友求助信息
对于声称亲友遇到紧急情况的电话或短信,要保持冷静并多方核实,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联系亲友进行确认,如直接拨打常用电话或视频通话等,不要急于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5.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不轻易下载来源不明的APP或点击不明链接,对于投资理财类应用要特别谨慎,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投资并充分了解风险,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以防范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
6. 及时报警和求助
一旦发现被骗或疑似被骗时,应立即报警并向相关部门求助,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通话记录、短信、转账记录等)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此外还可以向亲友分享防骗知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三、总结与建议
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且日益复杂多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和挑战,然而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并掌握有效的识别方法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因此建议广大网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学习防骗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打击电信诈骗活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